
《中國積雪特性系列專題圖》封面及三張專題圖圖片
2022年11月,由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北京師范大學和中華地圖學社共同編制的首部直觀反映中國積雪特性的專題圖——《中國積雪特性系列專題圖》,正式由中華地圖學社出版發行。
《中國積雪特性系列專題圖》基于“中國積雪特性及分布調查”項目生產的中國區域積雪特性逐日空間分布遙感數據集和地面調查數據集,表明中國區域積雪面積、積雪日數、雪水當量、積雪反照率等空間分布及變化特征,不僅可供讀者了解我國積雪的區域分布情況、積雪資源現狀以及變化趨勢,更可為我國相關科學研究和行業應用提供全面的基礎數據支撐,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中國積雪特性系列專題圖》共包含三張專題地圖,分別為《中國積雪日數時空分布圖》《中國雪水當量時空分布圖》《中國積雪反照率時空分布圖》。
其中,《中國積雪日數時空分布圖》展示了我國積雪日數相關的時空分布特征,包括積雪覆蓋日數多年變率、多年平均積雪覆蓋日數、積雪初日和積雪終日;《中國雪水當量時空分布圖》展現了我國雪水當量的時空分布特征,包括雪水當量多年變率和多年平均最大雪水當量;《中國積雪反照率時空分布圖》融合了積雪反照率和積雪覆蓋日數信息,反映兩者的時空分布特征及其相互關系,包括中國多年平均積雪反照率和多年平均積雪覆蓋日數。三張專題圖制圖規范統一,具有相同的設計原則和編制體系,不同積雪特性專題地圖之間相互補充、彼此關聯、協調統一,綜合反映中國積雪的各種特性及其時空分布規律。
“積雪”深深深幾許:中國積雪特性及分布調查
積雪作為冰凍圈的主要組成部分,對地表能量平衡、水文及大氣循環等具有顯著影響,其分布與屬性動態能對氣候變化迅速做出反應,被認為是氣候變化的指示器。積雪也是我國重要的淡水資源,在我國中緯度干旱和半干旱山區,融雪徑流對河流的補給量在春季可達75%。但同時積雪也是重要的致災因素,融雪洪水、風吹雪、牧區雪災、雪崩是我國主要的積雪災害類型,多發于新疆、內蒙古和青藏高原等地,不但引發重大的經濟損失,還可能對人類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基于此,2017年,“中國積雪特性及分布調查”項目全面啟動。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聯合原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大學、中國氣象局烏魯木齊沙漠氣象研究所等12家單位,在我國開展了大范圍、系統性的全國積雪調查,全面獲取了我國積雪特性及分布基本情況,意在建立統一、規范的積雪特性數據集和時空動態變化數據庫,為冰凍圈與氣候變化研究、水資源評估、積雪災害監測和預警提供基礎數據。
“中國積雪特性及分布調查”項目的具體內容包括:中國典型積雪區積雪特性地面調查、中國積雪時空分布特性遙感調查和中國積雪特性調查數據庫建設與積雪類型劃分。自項目實施以來,通過制定中國積雪野外測量規范,廣泛開展積雪特性地面與遙感調查,首次全面摸清了我國積雪特性及其時空分布情況,編制了新的中國積雪類型圖、西北地區典型流域積雪水資源專題圖等系列專題圖集,在積雪地面測量、遙感反演方法、真實性檢驗、長序列數據集制作、積雪水文與氣候變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并建立起統一、規范的積雪特性數據集和時空動態變化數據庫并實現共享,為冰凍圈與氣候變化研究、水資源評估和防災減災工程等提供基礎數據和科學支撐。

“中國積雪特性及分布調查”項目啟動及方案論證專家合影






踏遍祖國重點雪域開展積雪調查的各科研團隊
初審:朱紅
復審:楊燕
終審:程船